馬稷是誰?馬謖(sù)是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簡介: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那么,馬稷是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正史中的馬謖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謖絕不是個庸才。馬謖字幼常,是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東南)人,為馬良的弟弟。“馬氏五常”,是當地很有名氣。馬謖其人“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見《三國志。蜀書。馬謖傳》),在軍事理論上很有一套。他在諸葛亮南征時曾進言道:“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見《三國志。蜀書。馬謖傳》裴注引《襄陽記》)。馬謖提出的這套建議,應該說是對南中問題有著相當深刻的認識,和有著相當長遠的戰略眼光的。為此,馬謖很受諸葛亮的賞識。諸葛亮和馬謖一起討論軍國大事,常常要“自晝達夜”。
三國馬稷是誰
(190年~228年),湖北宜城人,字幼常,三國時期蜀漢大將,侍中馬良之弟。馬謖“才氣過人”,深受蜀漢丞相諸葛亮器重,曾被諸葛亮用為參軍,但后來馬謖卻于諸葛亮北伐時因作戰失誤而失守街亭,被諸葛亮揮淚處斬。
馬稷個人簡歷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馬稷關系網
馬謖,三國時候的。
三國時期蜀國人,謀士馬良的弟弟,熟讀兵書,在魏蜀街亭大戰中,諸葛亮不聽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的遺言,用馬謖為將。馬謖不聽眾將的勸告,按照書本上的指揮作戰,結果大敗,后被諸葛亮揮淚斬首。
馬謖是天才還是蠢才
馬謖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更多義項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后被諸葛亮斬首。
概述圖片來源:
中文名
馬謖
別名
幼常
國籍
蜀漢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
人物生平
丞相器重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
10張
馬謖的各種形象
(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馬謖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并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后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諸葛亮還認為不是這樣,讓馬謖擔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亮納其謀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闿,馬謖送行數十里。
以上就是馬稷是誰的全部內容,馬幼常是馬謖。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荊州襄陽宜城(今湖北襄陽市宜城南三公里)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初以荊州從事跟隨劉備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用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其倍加器重,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