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字的拼音?出的讀音為:chū “出”,現代漢語規范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chū,最早見于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于象形字。“出”的基本含義為從里面到外面,如出訪、初出茅廬;引申含義為往外拿,支付,如出力、出錢[1]。在日常使用中,“出”也常做動詞,表示發生,如出事、出岔。那么,出字的拼音?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335的拼音

出字屬于二級簡碼,輸入:BM就可以了。

出的五筆編碼:BM(二級簡碼);BMK(全碼)。

拆圖分解:B:凵;M:山;K:識別碼

出的基本解釋

出[ chū ]

1、從里面到外面:出訪。

2、往外拿,支付:出力。

3、離開:出發。

4、產生,生長:出產。

5、發生:出事。

6、顯露:出現。

7、超過:出色。

8、來到:出席。

9、引文、典故來源于某處:出處(chù)。

擴展資料:

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從出。

白話版《說文解字》:出,長進。像草木漸漸滋生,向上生長出來。所有與出相關的字,都采用“出”作邊旁。

相關詞匯解釋:

1、進出[jìn chū]

進來和出去:住在大院的人由這個門進出。

2、出走[chū zǒu]

因故不聲張地離開家庭或當地:倉促出走。

3、出生[chū shēng]

胎兒從母體中分離出來:出生地。

4、出現[chū xiàn]

顯露出來:比賽開始前半小時運動員已經出現在運動場上了。

5、出入[chū rù]

出去和進來:出入隨手關門。

出出出字的拼音粗糙的粗字的拼音

拼音chū部首凵筆畫數5

出的筆順詳解

出字筆畫寫法

“出”的解釋

1. 出拼音:[chū]

(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組詞】: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

(2)來到。【組詞】:出席。出場。

(3)超出。【組詞】:出軌。出界。不出三年。

(4)往外拿。【組詞】: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

(5)出產;產生。【組詞】: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

(6)發生。【組詞】: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

(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

(8)發出;發泄。【組詞】: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

(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

(10)顯露。【組詞】: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

(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

(12)支出。【組詞】:出納。量入為出。

(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

(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組詞】:三出戲。

(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組詞】: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出的拼音怎么寫的拼

出字的結構是單一結構,偏旁部首是凵。

釋義:

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

2、來到:出席。出場。

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

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

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

組詞:出生、出現、出力、出活、出手、出處、出路

擴展資料:

1、出手

往外拿。老舍《四世同堂》四二:“外婆告訴我:昨天她在門外買了一個鄉下人的五斤小米,那個人低聲的說,他要法幣。外婆的法幣就更不肯出手啦。”

2、出力

拿出力量;盡力。《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你這年紀正好給朝廷出力,為什么倒要告退還鄉?”洪深《青龍潭》第二幕:“這三四天,要算劉秀三最出力!”

3、出現

產生出來。吳晗《他們走到了它的反面》:“趙樹理先生《李有才板話》的出現,是結束通俗化,開始了大眾化。”

4、出生

胎兒從母體中生出來。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十七:“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經過同舊事物的嚴重斗爭才能實現的。”

出是不是獨體字

出的拼音:chū

部首凵部,部外筆畫3畫,總筆畫5畫

五筆BMK,倉頡UU,鄭碼ZIZI,四角22772。

結構單一,電碼0427,區位1986,疊字二疊字。

基本字義:

1、從里面到外面:出訪。初出茅廬。出籠。

2、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錢。出謀畫策。入不敷出。

3、離開:出發。出軌。出嫁。

4、產生,生長:出產。出品。出人才。

5、發生:出事。

6、顯露:出現。出名。

7、超過:出色。出類拔萃(超出同類之上)。

8、來到:出席。出勤。

9、引文、典故來源于某處:出處(chù)。

10、顯得量多:這米出飯。

11、放在動詞后,表示趨向或效果:提出問題。

相關組詞:

出力[chū lì]

(動)使出力量:他工作肯~|~不討好。

出走[chū zǒu]

(動)被環境逼迫不聲不響地離開家庭或當地:離家~。

出處[chū chǔ]

〈動〉出仕和退隱。

出處[chū chù]

(名)典故、引文等的來源;語源。

出路[chū lù]

(名)通向外面的道路:在森林里迷失方向,找不到~。比喻生存或向前發展的途徑;前途:另謀~。比喻銷售貨物的去處:好產品不愁沒有~。

出入[chū rù]

(動)出去和進來:~口|~請出示證件。

出字的筆畫寫法

出字的拼音為:chū。

出的組詞如下:

1、兩字組詞:

開出、出現、出去、出生、出口、日出、出處、出路、出名、出入、嫡出、出來、輩出、涌出、公出、出首、百出、外出、出廠、出差、超出、出錯、產出、出售、出手等。

2、四字組詞:

推陳出新、出奇制勝、神出鬼沒、脫穎而出、別出心裁、呼之欲出、初出茅廬、出神入化、紅杏出墻、如出一轍、出其不意、出爾反爾、無出其右、出言不遜、出口成章、禍從口出、挺身而出;

出將入相、人才輩出、獨出心裁、言出法隨、師出有名、出乎預料、丑態百出、掃地出門、不出所料、日出三竿等。

出,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chū,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從里面到外面,又可引申為離開,發出,拿出、交納,支出,出產、生產,出現,顯露等義。

拓展資料

1、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寧靜中奮進,也許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創造了奇跡!

2、天空云纏霧繞灰蒙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陰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縷縷紅霞朦朦朧朧的。我們懷著遺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頭看也是霧,低頭看下面也是霧感覺置身于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

以上就是出字的拼音的全部內容,出[chū],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chū。一、字源演變 1、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從里面到外面,又可引申為離開,發出,拿出、交納,支出,出產、生產,出現,顯露等義。會意字。商代文字,從“字符A”(像足形)、從“字符B”(像坎穴)。古人穴居,字像人離開坎穴。所從“止”旁,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