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怎么寫?1、一般把負極(如Zn棒與Zn離子溶液)寫在電池符號表示式的左邊,正極(如Cu棒與Cu離子溶液)寫在電池符號表示式的右邊。2、以化學式表示電池中各物質(zhì)的組成,溶液要標上活度或濃度(mol·L),若為氣體物質(zhì)應注明其分壓(Pa),還應標明當時的溫度。如不寫出,則溫度為298.15K,那么,電池怎么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電池的寫法

原電池可用符號(-) 電極電解質(zhì)溶液電極(+)表示。正負號寫在最兩邊,即“(-)”寫在最左邊,“(+)”寫在最右邊。

原電池可用符號(-) 電極∣電解質(zhì)溶液∣電極(+)表示。具體書寫規(guī)則如下:

1、負極寫左邊,正極寫右邊。

2、按順序從左到右依次排列各個相的組成及相態(tài)。

3、單實線表示相之間的界面,雙虛線表示“鹽橋”。

4、溶液應注明濃度,氣體應注明分壓。

5、若含有兩種離子參與電極反應,用逗號分開。

6、當無金屬參與反應,用惰性電極Pt或C。

7、有g(shù)(純)、l (純)或s (純) ,挨惰性電極寫。

8、在涉及氧的氧化數(shù)變化時,電池符號中應列入H+和OH-。但只涉及酸堿度時,則H+和OH-,可有可無,最好表示出來。

原電池簡介

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而產(chǎn)生電流的裝置稱為原電池,也可以說是將化學能轉(zhuǎn)變成電能的裝置。有的原電池可以構(gòu)成可逆電池,有的原電池則不屬于可逆電池。

原電池放電時,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例如銅鋅原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其正極是銅極,浸在硫酸銅溶液中;負極是鋅板,浸在硫酸鋅溶液中。兩種電解質(zhì)溶液用鹽橋連接,兩極用導線相連就組成原電池。

高性能電池xH480怎么讀

在筆記本、手機等電子設(shè)備中,鋰電池使用最廣泛。這些電池的容量大小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

最常見的是用“放電電流”乘以“放電時間”,單位是“安培·小時”(Ah,安時)或“毫安.小時”(1Ah=1000mAh)。一般手機電池經(jīng)常采用這種表示方法。比如某電池標識容量為4.4Ah,意味著滿電狀態(tài)下以4.4安培的電流放電,最大放電時間可以達到1小時。也就是說放電電流越大,放電時間越短。實際使用中電池的放電電流是不斷變化的。稍微有點電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電流乘以時間是什么物理量?答案是:通過電路的電荷電量,國際單位是“庫侖”,1庫侖=1安培×1秒,所以“毫安時”“安時”其實與庫侖是一類的單位,根本不是能量單位,用“毫安時”來表示電池容量是不科學的!至于電池廠家為什么喜歡用不得而知。

另一種是用“放電功率”乘以“放電時間”,單位是“瓦特.小時”(Wh,瓦時)或“毫瓦.小時”(1Wh=1000mWh)。假如某電池在滿電狀態(tài)下,以23瓦的功率進行放電,持續(xù)放電時間為2小時,則該電池的容量是46瓦時。兩種電池容量的表示方法是可以相互換算的,比如某電池標稱容量為4.4安時,標稱電壓是10.8伏,則電池容量也可以表示為4.4×10.8=47.52瓦時。

電池的英文名

原電池符號書寫規(guī)則如下:

1、一般把負極(如Zn棒與Zn離子溶液)寫在電池符號表示式的左邊,正極(如Cu棒與Cu離子溶液)寫在電池符號表示式的右邊。

2、以化學式表示電池中各物質(zhì)的組成,溶液要標上活度或濃度(mol·L),若為氣體物質(zhì)應注明其分壓(Pa),還應標明當時的溫度。如不寫出,則溫度為298.15K,氣體分壓為101.325kPa,溶液濃度為1mol·L。

3、以符號“∣”表示不同物相之間的接界,用“‖”表示鹽橋。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質(zhì)之間用“,”隔開。

4、非金屬或氣體不導電,因此非金屬元素在不同氧化值時構(gòu)成的氧化還原電對作半電池時,需外加惰性導體(如鉑或石墨等)做電極導體。其中,惰性導體不參與電極反應,只起導電(輸送或接送電子)的作用,故稱為“惰性”電極。

具體分類判斷

1、陽極為惰性電極(CPt)這類電解池的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只需考慮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所有陰陽離子的放電,電極本身不參與放電。中學階段陰離子主要掌握I-、Br-、Cl-、OH-的放電,陽離子主要掌握Ag+、Cu2+、H+的放電。

2、陽極為活性電極(如Fe、Cu、Ag等)這類電解池的陽極反應為活性電極本身失去電子生成相應的陽離子,陰極反應為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陽離子得到電子生成相應的單質(zhì)。

電池的作文

在筆記本、手機等電子設(shè)備中,鋰電池使用最廣泛。這些電池的容量大小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

最常見的是用“放電電流”乘以“放電時間”,單位是“安培·小時”(Ah,安時)或“毫安.小時”(1Ah=1000mAh)。一般手機電池經(jīng)常采用這種表示方法。比如某電池標識容量為4.4Ah,意味著滿電狀態(tài)下以4.4安培的電流放電,最大放電時間可以達到1小時。也就是說放電電流越大,放電時間越短。實際使用中電池的放電電流是不斷變化的。稍微有點電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電流乘以時間是什么物理量?答案是:通過電路的電荷電量,國際單位是“庫侖”,1庫侖=1安培×1秒,所以“毫安時”“安時”其實與庫侖是一類的單位,根本不是能量單位,用“毫安時”來表示電池容量是不科學的!至于電池廠家為什么喜歡用不得而知。

另一種是用“放電功率”乘以“放電時間”,單位是“瓦特.小時”(Wh,瓦時)或“毫瓦.小時”(1Wh=1000mWh)。假如某電池在滿電狀態(tài)下,以23瓦的功率進行放電,持續(xù)放電時間為2小時,則該電池的容量是46瓦時。兩種電池容量的表示方法是可以相互換算的,比如某電池標稱容量為4.4安時,標稱電壓是10.8伏,則電池容量也可以表示為4.4×10.8=47.52瓦時。

我的電池是

可以用一下式子表示銅鋅原電池:(-) Zn | Zn2+(aq) || Cu2+(aq) | Cu (+),而用一下式子表示氫氧燃料電池:(-) H2 | Pt | KOH(aq) | Pt | O2 (+)。

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而產(chǎn)生電流的裝置稱為原電池,也可以說是將化學能轉(zhuǎn)變成電能的裝置。有的原電池可以構(gòu)成可逆電池,有的原電池則不屬于可逆電池。原電池放電時,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例如銅鋅原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其正極是銅極,浸在硫酸銅溶液中;負極是鋅板,浸在硫酸鋅溶液中。兩種電解質(zhì)溶液用鹽橋連接,兩極用導線相連就組成原電池。平時使用的干電池,是根據(jù)原電池原理制成的。

原電池、電解池都以發(fā)生在電子導體(如金屬)與離子導體(如電解質(zhì)溶液)接觸界面上的氧化還原反應為基礎(chǔ)。

原電池的發(fā)明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末期,當時意大利生物學家伽伐尼正在進行著名的青蛙實驗,當用金屬手術(shù)刀接觸蛙腿時,發(fā)現(xiàn)蛙腿會抽搐。大名鼎鼎的伏特認為這是金屬與蛙腿組織液(電解質(zhì)溶液)之間產(chǎn)生的電流刺激造成的。

以上就是電池怎么寫的全部內(nèi)容,最常見的是用“放電電流”乘以“放電時間”,單位是“安培·小時”(Ah,安時)或“毫安.小時”(1Ah=1000mAh)。一般手機電池經(jīng)常采用這種表示方法。比如某電池標識容量為4.4Ah,意味著滿電狀態(tài)下以4.4安培的電流放電,最大放電時間可以達到1小時。也就是說放電電流越大,放電時間越短。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