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歡迎回來,本期今月小生要跟各位討論的話題是:為什么說長安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故鄉?

有人說過:但凡有華人的地方,就知道大漢,但凡有華裔出現的地方,就知道大唐,可見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大漢和大唐是絕對的盛世代表。而在大漢和大唐,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而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就是長安,所以才會有人說:長安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故鄉!

表達的意思是男女有緣無分,把一個人比做長安,一個人比作故里,長安的盡頭是沒有故里的,故里從此要告別長安了。喜歡你大概就是你剪了個我最討厭的毛寸頭,我一臉嫌棄地說真丑,多看了幾眼之后。

夢中的長安

而要說大漢和大唐的長安哪一個風華更濃?從宮殿的雍容華貴而言,大漢有長樂未央,大唐有太極大明,而從建筑面積而言,大唐的長安更加宏大和廣袤,而從繁榮和多元化而言,大唐的長安更加兼具民族包容性,同時文化興盛力也更強,因此我們主要以大唐的長安來探討這個話題。

長安歸故里的意思:一般指的想回到老家,長安指的就是老家,外出的人們希望自己能夠回到故里長安也就是老家。長安歸故里出處 長安歸故里這首詩是出自網友自創的一首詩,由于詩中含義故在網絡上爆火。

一、貞觀之唐,天可汗的時代

作為一個久居長安的人,我時常在閑暇時光漫步在這座厚重,深沉,古典而又肅穆的城市,永寧門,朱雀門,玄武門,朝陽門,他們一切都看上去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仿佛往日的痕跡依然在耳邊。寬闊的朱雀大街就像武德四年,故里可有長安,秦王李世民從洛陽大勝竇建德和王世充回來,騎著昭陵六駿之一威武走過的英姿,在落日余暉下濤聲依舊。而興慶宮,青龍寺,曲江池仿佛更是前朝的余音再現。

盛唐,這段在所有人心中都是一段永不褪色的,輝煌的記憶,我們時常在茶余飯后,在街頭散步,在創作者,在史學家,你叫長安我叫故里是什么意思,在影視劇,在小說家心中回味歷史,我們總能在盛唐的明月下看到一座盛大,宏偉,莊嚴,磅礴的雍容華貴的城,這座城池就是 — 長安!長安之名,長安有故里還是長安歸故里,起于大漢,揚名于大唐。這座城市,它兼具華夏民族男人的陽剛,雄偉,也蘊含著中華民族女性的嫵媚和華麗。

而這座城市所有偉大的起點,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全詩,都起于那個無與倫比的帝國,而這個帝國的締造者皆起于那個英明神武,名留青史的千古一帝 —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手下締造的那個盛世叫做—貞觀,而他的那個時代叫做—天可汗時代!所有的這一切,都成就了一個偉大而浪漫的城市——長安!

萬國來朝

二、貞觀的長安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唐的首都長安也是世界上最為宏大的城市,至少在當時沒有之一!

故里有長安的含義是形容盡管展望未來遙不可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但是家鄉永遠在我心里,永遠都是我內心的港灣。故里有長安是什么含義 故里有長安來自小曲兒的一首網絡原創華語劇情歌曲《卻邪》中的詞。

長安當時的長居人口超過一百萬,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百萬的城市,貫穿東西近1萬米,南北近9千米,全城周長近40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從現在西安市的面積來看,這些不算什么,我們對比一下同期的其他世界大國的都城,唐長安城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羅馬帝國,羅馬城的7倍。城市的主要建筑群體有:坐北朝南正北的是皇城,是皇帝以及各皇族大佬居住的地方,正對皇宮的南面的是朝廷的各中央政府機構,屬于三省六部,上朝辦事的地方,宮墻和皇城之外是各種夜市和大唐商業街。

從整體來看,長安城皇城和宮墻外的布局工整,嚴謹,結構整齊,貫穿中軸的朱雀大街從北到南把長安城分為東西兩塊,而東西有14條大街,南北有11條大街,這些縱橫分布的大街把長安城劃分成了110坊,就像如今的永興坊依然是著名的美食坊間。東邊是萬年縣(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的萬年縣尉張小敬),西邊是長安縣。萬年縣和長安縣各有一個十分熱鬧的商業街,比之如今曲江的大唐不夜城那是遠超許多,而這兩塊商業街被稱為大唐西市和東市(西市的開市如今還正常運行)。

唯望來日縱不還 故里有長安 (穆玄英——天樞,天權,玉衡,天旋,搖光,開陽……若可成浩氣七星之一,我愿名為“天狼”。

車如流水馬如龍

從街道和綠化來說,長安城的主干街道朱雀大街寬度達150米,而承天門則更是達到了441米,據說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寬的街道,令人嘆為觀止。在這些長安城中的寬闊的大街兩旁,是茂密的槐樹和榆樹,而在皇帝居住的皇城和中央政府機構內部多以垂柳和梧桐為主,從鐘南山向下看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長安都擁有不同的美,但任何時候,繁華熱鬧中任然不失幽靜和閑雅!

盛唐詩人李白有詩: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以及晚唐詩人杜牧:昔日齷齪不足夸,故里念長安什么意思,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經過一系列的勵精圖治后,大唐國力蒸蒸日上,而國庫和經濟也是逐漸水漲船高,李世民為了顯示大唐的盛大和氣勢,決定在長安東北部的龍首原上創建大明宮。由于龍首原地勢比較高,匆匆歸故里故里有長安,站在龍首原上可以俯瞰整座長安城,因此在修建上大明宮要比之前的太極宮更加的顯赫和壯觀。后來在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李治再次對大明宮進行了擴建,使其功能更為完備。至此,大明宮取代太極宮,成為后來歷代大唐皇帝的生活和朝會辦公地點。建成后的大明宮成為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面積最廣,規劃最具特色的宮殿建筑群,其全長7.6公里,面積達3.2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4.5倍。

在整個大明宮含元殿建筑群的前方,是一個南北寬615米、東西長750米的大型廣場,總面積達46萬平方米,是如今北京天安門廣場的1.5倍,以國際標準足球場來看,想當于60多個足球場。當一代圣君,千古一帝立于龍首原上,站在大明宮墻上,遙望遠處的南山,俯瞰整個華美而盛大的長安城,我們內心都會為之悚然動容,心潮澎湃。

大明宮

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其實是一個定情的話語。你叫長安,我叫故里,從此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兩情相悅,永不分離。但是后面還出現的分手的后續話語。現在,你叫長安,她叫故里,長安盡頭,無故里,故里從此,別長安。

1、是兩句話的濃縮,屬于精華,原話是“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前半句應該摘取古詩或者小說,后半句則出自一首歌曲。這句話譯文就是:想回到故鄉長安去,故鄉里面有長安。長安和故里并列在一起,其實就是一個地方。

三、最炫大唐民族風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坐著時空穿梭機回到大唐,回到長安,走在大唐長安的街上,你不僅可以看到李白,賀知章這些大佬,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身穿正宗唐裝漢服的郎君和小娘子,同時你還還可以看到許多其他膚色的人?什么?老外,你以為在向未來穿越,其實不是。

據記載,在大唐的長安長居的外國人就達數萬人。我們走在川流不息,繁華無比的長安街頭,除了遇見漢人, 還有突厥人(如今的中亞國家,土耳其等國人)、西域人(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波斯(伊朗)人、大食(阿拉伯)人、拂菻(意大利)人、日本人、新羅(朝鮮)人、天竺(印度)人、真臘(柬埔寨)人、驃國(緬甸)人……他們的角色有國王,外交部長,使節、當兵的,雇傭兵、商人、學者、留學生,還有和尚(主要是印度)、藝術家、工匠、歌姬,以及有“色黑如墨、唇紅齒白”的黑色人種昆侖奴(非洲人)。 此刻的大唐,可謂是真正的國際性大都市,什么就做對外開放、與時俱進,這就是!

長安街道

在當時的環境下,東西方世界的交流并不算多,但是在大唐,這種交流達到了巔峰, 因為大唐帝國是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而唐都長安更是整個亞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英國有位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長安是舊大陸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義的城市,在這方面超過了同時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國和中國文明不僅為朝鮮,而且為更遠的日本所贊賞和效仿,這顯示了中國的威望。”

貞觀年間,由于李世民開放的外交策略,唐朝曾先后與世界上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交往,如今世界上才200多個國家,雖然不能統一而論,但是可見當時大唐帝國的開放外交策略。為了接待各國使節和來賓,唐朝專門設立了鴻臚寺,而鴻臚寺卿就相當于現在的外交部長。長安城中還有專供外國人長期居住的“番坊”以及外國風情街。有許多外國留學生到唐朝讀書學習之后,參加大唐的科舉考試,最后終身在唐朝為官。如日本的阿倍仲麻呂,中國名字叫晁衡,于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來到長安的太學就讀,當時年僅19歲,完成學業后留在唐朝任職,歷任左補闕、秘書監、左散騎常侍等職。晁衡在長安與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結成了好友。

一個叫長安,一個叫故里。長安屬于故里,故里屬于長安。自古詩詞多出現“長安是故鄉”這樣的表述,因此網友自編了一段話“以后,我叫長安,你叫故里,因為,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借思鄉情結來表白。

波斯大酋長阿羅撼,于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出使中國后便留在唐朝為官,此后又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出使拂菻等國,因功被任命為右屯衛將軍,授上柱國,封開國公并一直在中國活到了95歲高齡。 西方著名漢學家李約瑟說過:“唐代確是任何外國人在首都都受到歡迎的一個時期。

除了留學生和使節,在唐朝定居數量最多的就是商人。唐朝專門成立了互市監和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相關的商業活動。在當時的長安、洛陽、揚州、廣州、泉州、蘭州、涼州、敦煌,都成了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貞觀時,西域各國“入居長安者近萬家”,而各國商人在長安西市開店經商、長期居住的也有數千家之多。廣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有唐一朝,曾有大量的外商在廣州定居,從事各種貿易活動,僅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死于戰亂的商人就達12萬人。

遣唐路線

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可以說是一個表白的梗,在這里“長安”“故里”是兩個名字,這句話的完整版是:以后我叫長安,你叫故里,因為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這句話看起來很意境,情侶間喜歡用這樣的詞來做情侶名。

四、東西方文化大碰撞

意思是長安是老家。長安是西安的古稱,作為盛唐的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唐代長安城下屬有萬年縣和長安縣取萬年長安之意。

經過唐太宗李世民對西域通道上的少數民族部落的整治,從陸上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門關西行,可直達中亞、西亞、東歐的陸上絲綢之路就打通了。海路方面,由登州(山東)、楚州(淮安)或明州(寧波)出海,前往朝鮮半島和日本。此外,由揚州、明州、泉州或廣州出發,經越南海岸,在馬來半島南端穿越馬六甲海峽,過印度洋,可到達斯里蘭卡、印度等地;再越過阿拉伯海,可到達阿曼灣、波斯灣,并可遠至紅海,抵達埃及和東非的港口,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正是通過陸地和海上這兩條絲綢之路,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了中國。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東羅馬皇帝波多力派出使者,來大唐獻上赤玻璃、綠金精等物,唐太宗回書答禮,贈綾、綺等絲織品。 7世紀初,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穆罕默德本人對中國文化非常向往,曾對他的弟子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遣使與唐通好,在此后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里,大食遣使來唐共達36次。

1、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可以說是一個表白的梗,在這里“長安”“故里”是兩個名字,這句話的完整版是:以后我叫長安,你叫故里,因為長安歸故里,故里有長安。這句話看起來很意境。

遣唐使

唐朝文化因此大量傳入阿拉伯世界,長安深處有故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紙術。 中國的造紙術后來又從這里傳入了歐洲,極大地推動了西方文明的發展。唐朝后期,火藥的主要成分——硝,也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稱之為“中國雪”。與此同時,阿拉伯的天文、歷法、數學、建筑、醫學也對唐朝產生了一定影響。阿拉伯的醫學是近代歐洲醫學的基礎,而其外科醫術就是在這時候傳入了中國。 7世紀中葉,波斯為大食所滅,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后定居長安,客死唐朝。當時許多波斯商人也流亡到了唐朝,紛紛在中國落戶。

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地都有波斯商人開設的“胡店”,以經營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材馳名。通過貿易活動,波斯的菠菜、波斯棗傳入唐朝,而唐朝的絲綢、瓷器、紙張也傳入了波斯。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在當時統稱天竺。唐初,中天竺的戒日王征服了五天竺,統一了印度半島,隨即遣使與唐通好。從此,天竺與唐朝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印度半島東西兩岸常有唐朝商船泊港,天竺商船也到廣州、泉州進行貿易。

此外,天竺的天文、歷法、醫學、音韻學、音樂、舞蹈、繪畫、建筑,都對唐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唐朝“十部樂”中便有天竺樂,舞蹈中也有天竺舞成分。 唐初,在朝鮮半島上,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都同唐朝有所往來。高宗時期,唐朝先后出兵平定了百濟和高麗,新羅遂于公元675年統一了朝鮮半島,此后與唐朝的關系進一步發展,貿易往來十分頻繁。新羅商人運至唐朝的牛黃、人參、海豹皮、朝霞、金、銀等物,占唐朝進口物品的首位。他們同時也從中國帶回絲綢、瓷器、茶葉、書籍等物品。 新羅曾派遣大批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在唐朝的外國留學生,數量最多的就是新羅(朝鮮)人。

西域商人

而在有唐一朝,與中國交往最為密切、受唐朝影響最大的國家,當屬日本。 日本人對大唐繁榮昌盛的文化和發達的物質文明無比向往,高度崇拜。日本人迫切希望能過上“像漢人那樣燦爛的文化生活”,于是不斷向中國派出留學生、學問僧。從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的264年間,日本先后派出遣唐使13次,派船迎送唐朝使者6次,共計19次,其中實際到達長安為15次。唐初,遣唐使團不超過200人,可從8世紀初起,人數已多達550人以上。 遣唐使給唐朝帶來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等貴重禮品,故里歸長安是什么含義。

唐朝回贈高級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遣唐使團將中國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文學、書法、宗教、音樂、美術、舞蹈、醫學、建筑、雕刻、工藝美術、生產技術、生活習俗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發展,對日本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公元7世紀以前,日本沒有固定都城,直到公元694年,日本才興建了藤原京,此后又于公元710年修建了平城京,公元794年修建了平安京。而這些都城的設計理念、城市布局和建筑風格,無一例外,全都是模仿唐朝的長安城。

正是因為在大唐貞觀年間,以李世民為首的大唐君臣擁有宏大的胸襟和氣度,所以在公元7世紀初到8世紀中葉的唐朝,才能成為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帝國,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自信、最開放、最博大、最寬容、最具生機和活力、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一個時代。 這就叫兼收并蓄,博采眾長;這就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唐代詩人王維的《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其中“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正是形容了這樣的大唐和長安,任何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希望擁有這樣的一個唐朝!任何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想擁有這樣的一座長安!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