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孤云野鶴 【拼音】:gū yún yě hè 【解釋】:空中獨自飄動的浮云,曠野任意漫游的.仙鶴。舊指閑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出處】:唐·劉長卿《送方外上人》詩:“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舉例造句】。
1. 請問淡泊名利有什麼同意成語或四字詞 【彼棄我取】:別人不要的我拿來。形容不與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冰心一片】: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齏鹽自守】:比喻堅持過清貧淡泊的生活。
“不計名利”的意思是不計較個人功名利益的得失,與“淡泊名利”意思相近;造句舉例:王先生淡泊名利,將所謂的榮華富貴看作過眼煙云,可對朋友間的情誼卻非常珍惜,這讓他贏得了廣泛的認可與尊重。生活中常用成語及解釋:
1、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2、恬淡寡欲:清靜淡泊,很少欲望,指不追名遂利。3、寧靜致遠: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4、安心恬蕩:心情平靜,不求名利。5、冰心一片。
【人物】“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故事】黃旭華,“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為國家利益隱姓埋名、默默工作,60多年來潛心技術攻關,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形容不問世事淡泊名利的成語。2021年10月,黃旭華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獎勵為推動裝備研制事業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激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勇攀高峰。
形容“不追求名利”的成語有:淡泊明志、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看破紅塵、寵辱不驚、清心寡欲等。淡泊明志[dàn bó míng zhì]:淡泊:生活儉樸;不追求名利;過寧靜儉樸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點評】
讀音:dàn bó míng zhì 釋義: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高人逸士 讀音:gāo rén yì shì 釋義:逸:隱逸。 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坦蕩無私 讀音:tǎn dàng wú sī 釋義。
1、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2、淡泊名利:意為輕視在外的名聲與利益;3、與世無爭:指一種向往超然達觀的處世態度;4、寵辱不驚:意思是受寵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動心;5、清心寡欲。
1、歸去來兮 拼音:guī qù lái xī 出自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指歸隱鄉里。常有淡泊名利,回歸自然的意味。2、淡泊名利 拼音:dàn bó míng lì 釋義:淡:不重視;泊。
【形容淡泊明志的成語】: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解釋】: 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
【孤云野鶴】讀音{gū yún yě hè }:空中獨自飄動的浮云,曠野任意漫游的仙鶴。舊指閑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仁者樂山】讀音{rén zhě lè shān }:具有仁義之心的人安于義理,不為功名利祿所動搖。
“從1958年開始到現在,我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研制領域,我的一生沒有虛度。”黃旭華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無名”,在30年的無聲歲月里成就無窮的力量,卻始終“壯心未與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傾心竭力奉獻。以身許國,不爭名利的成語大全,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的“深潛人生”,正是中國科學家們科研報國、無私無我的生動體現。
黃旭華始終以國家為重。在抗戰硝煙中求學救國,在核武威懾中受命報國,黃旭華與核潛艇的結緣,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遠離家鄉、杳無音信,荒島求索、一窮二白,黃旭華和同事們變“不可能”為“可能”,邊設計邊施工,用一代人的艱苦奮斗,實現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30年沒有回家的黃旭華,一去青絲歸白頭。黃旭華把對國家的忠誠書寫在一生的奉獻中,以身許國,不在乎功名利祿的成語,躬身向前。如今,中國首艘核潛艇早已退役。而它的總設計師雖已九旬高齡,仍在科研事業上發光發熱,向年輕同事傳授真知灼見,為自主創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傾注心血。
黃旭華以報國志詮釋著“科學家有祖國”,更以赤子心踐行著科學家愛祖國,有關不與世人共逐名利的成語。黃旭華將多年來個人所獲得的逾2000萬元獎金幾乎全部捐獻出來,用于教育、科研及科普事業。這不僅是對核潛艇事業的致敬,更不斷激勵科研人員為推動裝備研制事業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黃旭華身上的科學家精神,不爭名利做事的成語,在大國重器從無到有的奮斗歷程中閃光,在潛心鉆研不計名利的奉獻人生中升華,對名利不看重的詞語。這樣的精神,也在更多的老一輩科學家身上共同書寫:金屬材料專家崔崑院士夫婦累計捐資助學超千萬元,只說“國家培育了自己,這不是‘捐’而是‘還’”;內科血液學專家王振義院士放棄專利申請,讓白血病患者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救命藥”;致力于我國海防科技事業的劉永坦院士捐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助力母校培養更多棟梁之材……老一輩科學家們一生耕耘、嘔心瀝血、矢志開創的科研事業和胸懷祖國、心系人民、淡泊名利的愛國情操,更需要薪火相傳。
“我和我的同事們,形容不追求物質的成語,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黃旭華院士獲得“共和國勛章”時的發言,成為他潛心科研、畢生報國的真實寫照。用一生執著攻堅克難,盡顯對國家的“忠”;用一生心血獎掖后學,滿懷對科研的“愛”,形容不爭名利的成語。這份“無怨無悔”的情懷,必將激起更多科技工作者將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闊步進軍。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8日 05 版)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