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改恭州為重慶的是誰?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北宋崇寧元年(1102),渝州(今重慶)改名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登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dá)3000多年,那么,下令改恭州為重慶的是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下令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哪個(gè)皇帝
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北宋崇寧元年(1102),渝州(今重慶)改名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登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
重慶是棚檔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dá)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fā)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擴(kuò)展資料:
重慶,一座滿城飄著火鍋香味的城市,古名稱“巴”。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jīng)歷史變遷。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shí)候巴郡稱江州。
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先后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開隱和銷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參考灶游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恭州
哪個(gè)皇帝改名為重慶
1、重慶亮則得名至今已有手液800余年.下令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800年前---南宋時(shí),趙敦封恭州王,后即帝位,就是歷史上的宋光宗,他即位后,自詡“雙重喜慶”,遂于1189年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2、趙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年—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畢鍵物宋孝宗趙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
改為重慶的人是誰
下令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趙惇。南宋淳熙十六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恭州是重慶古稱,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圖中今重此攜搜慶主城附近,標(biāo)注為“恭”,治巴縣,在今重慶境內(nèi)標(biāo)注有涪、夔、黔等40余處地名。
北宋崇寧元年,因國子博士南平(現(xiàn)綦江)僚人趙諗被人告發(fā)“謀反”,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遂改為“恭州”,取恭順之義。
重慶地理位置
重慶,別稱山城、霧都,直轄市,地處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qū),地跨東經(jīng)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
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森歷轄區(qū)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幅員面積8.24萬平方隱蔽千米,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個(gè)直轄市總面積的2.39倍。
誰把恭州改為重慶的名字
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北宋崇寧元年(1102),渝州(今重尺棚慶)改名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登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dá)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fā)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_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人物簡介
趙_(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趙_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
紹興二十年(1150年)賜名趙_,授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副率,轉(zhuǎn)榮州刺史。孝宗即位后,拜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趙_登基為帝,改元紹熙。紹熙五年(1194年)禪位于次子趙擴(kuò),成為太上皇,史稱"紹熙內(nèi)禪"或"光宗內(nèi)禪"。
慶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因病崩于壽康宮,在位5年,終年54歲,葬會(huì)稽永崇陵。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謚號為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圣哲慈孝皇帝。
下令改恭州為
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趙惇。
南宋淳熙十六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宋光宗趙惇是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朝第三位皇帝,臨安府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宋沖讓孝宗趙昚第三子,母為成穆皇后郭氏。
趙惇繼位之初,確有革故鼎新之意,能聽取臣下諫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但他“宮闈妒悍”,懼內(nèi)心理嚴(yán)重,以致后期荒廢朝政;又聽信讒言疏離趙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機(jī)。趙惇在位五年,“乾淳之治”的成果漸消,南宋開始由盛轉(zhuǎn)衰。
重慶的風(fēng)俗民情
重慶有春節(jié)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huì)、坐花轎、放風(fēng)箏等民風(fēng)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游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shí)節(jié)令、工商交易等各個(gè)范疇,與中國其他地區(qū)比較,無不大同小異。
由于古時(shí)候重慶地域閉塞,道路坎坷,氣候濕熱,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娛樂等生活方式與習(xí)俗上,又帶有自己十分獨(dú)特的色彩,爽直中老判渣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帶幾分狡黠,幽默中帶幾分土俗,認(rèn)真中帶幾分滑稽,閑逸中帶幾分急躁,寬容中帶幾分排外。重慶侍悄豐富多彩的地方戲劇、曲藝、繪畫、手工藝品及群眾節(jié)令活動(dòng)等,也頗能反映巴渝風(fēng)俗民情。
以上就是下令改恭州為重慶的是誰的全部內(nèi)容,改恭州為重慶的是宋光宗趙惇。南宋淳熙十六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宋光宗趙惇是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朝第三位皇帝,臨安府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shí)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