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形容性格剛烈的詞語任性妄為 [rèn xìng wàng wéi]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任性:放縱性情;妄:胡亂。憑著自己的性情胡亂作事。近反義詞近義詞專橫跋扈 為所欲為 為非作歹形

壯懷激烈 三年級夠用了。怒發沖冠,也有激憤的意味,也行,倒是不太準確。可以講個岳飛故事給三年級小朋友聽一聽

七貞九烈 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三貞五烈 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同“三貞九烈”。遺德休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同“遺德余烈”。遺德余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

七貞九烈: 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烈火干柴: 比喻男女歡情很深。烈烈轟轟: 烈烈:火焰熾盛的樣子;轟轟:象聲詞,形容巨大的聲響。形容事業的興旺。也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烈火轟雷: 熾烈的火。

【成語原文】:七貞九烈 【標準發音】:qī zhēn jiǔ liè 【繁體寫法】:七貞九烈 【七貞九烈是什么意思】: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七貞九烈成語接龍】。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呂布傳》,時間是在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所牽涉的人物有兩個,分別為董卓和呂布。原文如下: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形容性格剛烈容易折斷的成語,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形容性格很剛的成語,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寧為玉碎,舍生忘死,成仁取義,殺身成仁,舍身取義

2.轟轟烈烈,漢語成語,讀音為hōng hōng liè liè,形容事業的興旺。也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出自:宋·文天祥《沁園春·題張許雙廟》詞:“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釋義:人生欻翕云亡。

興高采烈 興致高,情緒熱烈。[近]興致勃勃。[反]無精打采。干柴烈火 比喻一觸即發的形勢,也比喻情欲正盛的男女。迅雷風烈 形容變化極快。七貞九烈 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呂布鞍馬嫻熟,膂力過人,被譽為飛將。不久擢升為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自知對人刻薄寡恩,唯恐別人算計自己,出外或在家都讓呂布保衛自己的安全。但是董卓生性剛烈、心胸狹小,一時氣憤就會做出不顧后果之事,形容性格剛毅的詞語。

董卓曾經為了一件小事非常生氣,隨手拔出手戟刺向呂布,被呂布機敏躲開,并為這件事情向董卓道歉,董卓的怒氣也就消了。但呂布自此暗恨董卓。董卓常派呂布看守他的家眷,呂布趁機與其侍婢有染,害怕事情敗露,心中惴惴不安。

七貞九烈 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三貞五烈 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同“三貞九烈”。遺德休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同“遺德余烈”。遺德余烈 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

堅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 [釋義] 貞:節操。堅定有氣節;絕不屈服。[語出] 唐·韋應物《江州集·睢陽感懷》詩:“甘從鋒刃斃;莫奪堅貞志。”[正音] 貞;不能讀作“zēn”。[辨形] 屈。

本文要說的成語,形容性格剛硬的成語,便是董卓的性格特點之一,形容剛強的成語,叫做“忿不思難”,意為在極其憤怒的情緒支配下,做出一些不顧后果的事情。這句成語最早見于《論語》的“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呂布為何會聯合王允誅殺董卓,不少人談及原因時會不由自主的提到貂蟬,性格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這分明是受了小說、傳說的影響。在《三國演義》中,王允巧施連環計,用貂蟬使得董卓與呂布反目。而在民間傳說中,貂蟬更是呂布的妻子,與呂布失散后被王允收養。之后王允采用連環計,呂布因此誅殺了董卓。

不過,這些故事雖然很生動,形容直爽的成語,但卻是虛構的。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并沒有貂嬋這個人物。故此,董卓之死也不是因為所謂的連環計。呂布與王允聯合誅殺董卓的真正原因,便出自上面介紹的這個成語當中,形容性格剛毅的成語,是董卓“忿不思難”的性格導致呂布的憎恨,最終與州里王允聯手,這才誅殺了董卓。

參考書籍:《三國志》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