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詩》
扇子上可以選以下幾首的詩句:1、《白羽扇》【唐】白居易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宋】李石
富貴平庸之人愛工筆畫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愛潑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賢畫像,高潔之士提詩以明志,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審美情趣和境界可窺一斑。 ?? ??另一種的灑脫、幽默或辛酸也關聯著扇子。 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風生。
1、《登鸛雀樓》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江雪》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3、《竹里館》年代: 唐 作者。
六月三伏猛火燃,臥龍無雨口生煙。
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折扇,題字作畫亦興于此。怨歌行 漢·班婕妤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蜩蟬何事得美蔭,聒聒不上高樹顛。
譯文
農歷六月正是猛火燃燒的三伏天氣,久久無雨的大地就像一條龍一樣暴曬在烈日之下熱得口中冒煙,扇子好的寓意。
知了因為何事得到樹蔭的庇護,“聒聒”地快樂鳴叫卻不要上高樹之巔。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注釋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三伏天出現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蜩蟬: 即蟬。蘇轍《柳湖感物》詩:“根如臥虵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
聒聒:意思是持續嘈雜,使人厭煩。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首詩大氣磅礴,表現了詩人曠世豁達的處事方式和灑脫的人生態度,適合寫在扇子上面。
《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
賞析
這是宋代詩人李石的一首題扇子詩。
三伏,是夏天最炎熱的時節,跨度在農歷六月七月,涵蓋了最熱的一段時期。此時溫度極高,扇子上寫福寓意好嗎,很容易中暑。
寫在扇子上關于竹子的詩句 1.描寫竹子的詩句 古詩大全 竹石(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宋.蘇東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關于扇子的詩句有《秋夕》。出自唐代詩人杜牧之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宮怨詩。一名孤單的宮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
扇子,在古代就成為三伏天必備的消暑利器。詩人題詩扇面,扇子寓意不好,正表達了對于扇子消暑的贊美。
一、二句,六月三伏猛火燃,臥龍無雨口生煙。是說,農歷六月正是猛火燃燒的三伏天氣,久久無雨的大地就像一條龍一樣暴曬在烈日之下熱得口中冒煙。
——《代董秀才卻扇》唐代:李商隱 譯文:走出帷幕時,不要用扇子遮住青翠如春山的秀眉啊,不然董秀才詩思凝滯。 風落芙蓉畫扇閑。涼隨春色到人間。 乍垂羅幕乍飛鸞。 ——浣溪沙宋代:朱敦儒 譯文:風已經吹落了芙蓉,畫扇已經用不到了。
這兩句運用比喻手法,交代了六月三伏天炎熱的程度。“猛火燃”,極其形象地描繪出暑熱之烈。大地被烤焦,地表近乎冒煙,令人望而卻步。
三、四句,蜩蟬何事得美蔭,聒聒不上高樹顛。是說,結婚用扇子是不是寓意不太好,知了因為何事得到樹蔭的庇護,折扇寓意美好的名稱,“聒聒”地快樂鳴叫卻不要上高樹之巔。
這兩句運用對比手法,交代了六月三伏天人的無奈與知了的快樂。天越是炎熱,知了就叫得越歡,結婚的時候別人送扇子好不好。知了的歡快與人們的厭煩無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對于詩人來說,“聒聒”之聲,扇子4個的寓意,如同噪音,更平添了一份炎熱。所以,詩人希望知了能夠上高樹之巔,從而遠離它們的噪音。
縱覽全詩,語言準確形象,情感自然飽滿,調侃意味頗豐,是題扇詩中的精品佳作!
賞析來源公眾號:古詩詞日歷,作者:嚴勇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